2010/12/16編輯:華樺來源:《中國市政》
近日工程師鐘吉章舉報稱,地鐵三號線北延段嘉禾望崗—龍歸站的聯絡通道,混凝土抗壓強度不達標、存在安全隱患,但卻因施工方制造假報告而通過了驗收。對此,廣州市地鐵總公司昨日傍晚通報稱,三號線北延段隧道結構安全,將如期在本月30日開通試運營,市民可以放心乘坐地鐵。
對此通報,我們的第一反應是:“好彩”!三號線北延段的隧道結構是安全的。否則,真是比天還大的“杯具”。
不過,面對這份通報,鐘吉章卻依然難解心中疑問,他對地鐵公司的回應提出了五點質疑:一、是存在偏差還是“不合格”?達不到設計強度等級就是不合格,根本不是所謂的存在偏差;二、復檢委托單位為何是施工方?三、施工方是否只拿合格的構件進行驗收?四、檢測不合格為什么能說安全?五、整個工程是否存在浪費?從這五點具體質疑,以及鐘吉章作為在隧道檢測方面具專業資質身份情況來看,其提出的質疑意見無疑值得珍視,況且其所提出的質疑又恰恰對通報的核心內容構成了反證,幾近形成了專業意見上的對峙僵局。
通報說:“該區間從去年8月完工后至今一年多來,地鐵公司持續觀測,聯絡通道未發現有開裂、變形和滲漏情況,使用正常?!钡@并不能說明什么關鍵問題,一年多沒有出現異常,且在未開通試運營之下,不代表今后隧道就不出狀況。因為道理很簡單,就算混凝土強度不達標,以致隧道結構存在安全隱患,也未必就在這短短一年多內出現問題。但地鐵建設不是一年兩年的快餐產品。此外,尚有一些疑問通報未予解答,而一些說法也前后矛盾,如地鐵質量安全部某副經理之前表示,9月30日請專家再行檢測,“發現確實不合格。已經要求設計方拿出方案補救、進行加固”。但地鐵公司的通報卻又稱通過了驗收。既然不合格,一經“驗算”就合格了?
正因如此,對地鐵隧道結構安全這樣的重大問題,不但事關地鐵建設的百年大計,更是人命關天之事,絕不能淪為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”,或者各說各話的狀態,更不能成為沒有答案的“羅生門”。
因而,當務之急是成立專責的技術小組,對聯絡通道進行全面、獨立的調查,包括混凝土的抗壓強度、施工質量以及隧道結構是否安全等,必須以科學、準確、專業的數據說話,進而得出調查結論。與此同時,對于導致目前這種狀況的前因后果進行責任調查,根據事件的性質和惡劣程度等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(比如施工方、監理方等單位及其責任人的失職、瀆職、失察等),并向全社會公布。
關于安全事故的“海恩法則”告訴人們: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,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、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。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之結果;再好的技術、再完善的規章,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的責任心。就此而言,對安全事故隱患的合理質疑,不僅值得重視并竭力消除,而且正體現了人的責任心。因此,不管鐘吉章的質疑是否全部事實,但其本著專業精神和做人良知勇敢地站出來,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,都彌足珍貴,尤其是當眾多知情者均保持沉默的時候。